本篇文章1329字,读完约3分钟

此前乐善好施的返乡台胞袁增奇去世后,留下了自己的遗嘱和未了的愿望:将自己昆明市中心100平方米的房产、地下车库和数十万元的基金捐赠给希望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爱心遗嘱一直没能实现。

“袁增奇老先生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身体。 很客气,我叫他袁公,他走了,很久我都没能接受。 ”。 袁增奇老人死于2007年12月15日。 他的死在他住的金碧馨园小区里引起了无数人的叹息。 管理金碧馨园的房地产企业社长赵昆祥说:“袁公是乐善好施的好人,是小区内大家都尊重的老年人。”

“归乡台胞爱心遗嘱迟迟难兑现”

赵昆祥说袁公没有孩子,2004年搬到金碧馨园区,很少看到袁增奇的亲人来看望他。 “虽然有个人亲属来探望过,但大部分都坐在小区的院子里,觉得不是什么亲戚。”相反,他和小区的居民保持着良好的友谊。

袁增奇于2004年入住金碧馨园,在他去世前的三年中,与小区的住户和物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赵昆祥说:“袁公总是担心小区保安人员,每逢春节、中秋节、端午等节日,总是把节日食品送给保安人员,让他们过个好节,向他们表示慰问。 另外,他有时会对小区的管理提出建议,对小区的管理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

“归乡台胞爱心遗嘱迟迟难兑现”

“袁公非常喜欢音乐。 有生之年,他组织了一群老年人,经常去小区开展娱乐活动。 他出钱租地方,有时付给来娱乐活动的老人“工资”,有时请他们吃饭。 ”。 赵昆祥说,由于被袁增奇的乐善好感动,房地产企业减免了娱乐活动的场地费用。 “我们使用的时候,收拾好就行了。 平时就让他们进行活动。”

“归乡台胞爱心遗嘱迟迟难兑现”

据昆明市台办知情人士介绍,袁增奇1929年7月3日出生于大理凤仪,新中国成立前夕赴台湾,历时40余年。 1995年他从台湾回到昆明。

回到昆明后,他经常说的话是:“尽管树很小,但根永远是我生长的地方,无论在哪里,云南永远是我向往的地方。 ”。 为了乡村和爱情,回到故乡的他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为家乡的人们做出贡献。 虽然上了年纪,但他在生活上有节俭的习性,给了别人全力帮助。

“归乡台胞爱心遗嘱迟迟难兑现”

1996年,庐鼓励发生地震,他向昆明市人民政府台湾办公室捐赠500元(折合人民币4150元)劝退地震灾区云龙乡正文小学。 同年,袁增奇分别以自己和前妻的名义向昆明市人民政府台湾办公室捐赠500美元,作为丽江金山乡教育事业的费用。 1998年,他再次向云南救灾捐赠办公室捐赠人民币10000元,为宁蒗地震灾区效力。

“归乡台胞爱心遗嘱迟迟难兑现”

据晚年照顾袁增奇的徐先生介绍,2001-2002年一年多来,袁增奇为了支持小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特地买了一套房,向厨师免费提供业余文艺爱好者的排练、表演节目,向业余文艺爱好者提供茶、水果、白天

“对别人宽容,对自己苛刻:吃剩下的饭,等饭热了再继续吃,决不能丢下”徐先生说,从2000年开始,袁增奇去世的近8年间,她也一直被袁增奇的善心所感动。 “不管身边的朋友有困难,亲友生病住院,朋友的自行车丢了,他都慷慨解囊。”

“归乡台胞爱心遗嘱迟迟难兑现”

据徐先生说,老人晚年多次以父亲袁春华、母亲顾世英的名义提出要建造希望的小学。 但是,由于本人年事已高,生前未能实现夙愿,去世前一年,他留下了自己的遗嘱,委托他人以金碧馨园的不动产、地下车库、数十万元的基金为希望工程捐款。 但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遗愿在他死后五年还没有实现。 (昆明日报记者赵书勇)

标题:“归乡台胞爱心遗嘱迟迟难兑现”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aowen/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