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67字,读完约8分钟

在关于端午节的各种起源说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是影响最广的资料图

不到两天就过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最大的自古流传下来的节日之一,属于南北通吃。 无论地域南北,过端午节的热闹力量都没有橘枳之分。 端午也叫端午,“端”的意思和“初”一样,“端午”叫“初五”,端五的“五”字也和“午”一样,按照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 另外,由于午休时间是“阳辰”,端午也被称为“端阳”。 5月5日、月、日都是5天,所以量5,下午也量。 端午节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节日,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1端午节的中外差异

易逝,俗世与世变。 现在,中国加速了从以前流传下来的农耕社会进入现代工商社会,基于农耕生活形成的多种端午习俗逐渐淡化或消失。 镇上可能会吃粽子,戴香包,但人们自己包粽子,做香包,家家户户挂菖蒲,熏苍术,祭奠屈原 而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从中国传来的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发生冲突,从中国传来的节日面临外来的节日文化竞争,端午节也不例外。 从日程上看,端午节与西洋舶来品的“父亲节”略有重合。 90后和0后似乎更喜欢具有异域情调的“父亲节”,而不是最具本土风情的端午节。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在“古今断裂”和“中西竞争”的多维文化生态格局下,端午节的形象可能也被视为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的非常假日。 有人戏称端午的“小长假”是屈原投江留给今天的人的“福利”。 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节日,在邻国韩国显得尤为亲切。 韩国人也有每年五月初五过端午节的习惯。 5月初的5节在韩国被称为“端午节”。 虽然被称为端午节,但节日的意义和中国完全不同。 韩国的端五节以祭祀为中心,祭祀期间从旧历4月初5日持续到5月初7日。 习俗除了祭祀之外,还有荡秋千、摔跤、画画、表演歌舞、做自古流传的年糕等。 作为一种多边共享的文化现象,韩国向联合国申报为无形文化遗产,这也为作为起源国的中国敲响了如何保护和快速发展无形文化遗产的警钟。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2各种起源说“纪念屈原”说影响最广

端午节的别称很多,间接证明了节俗起源的不同。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现在至少也有四五种说法并存。 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端午起源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提倡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反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死后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沈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军打败楚国京都。 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5月5日,写完绝笔作《怀沙》后,抱着石头扔沈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在民俗文化行业,我国民众把端午节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与屈原联系在一起。 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人伤害了他的死亡,他们因为有竞争风俗,在小船上拼命营救。 此外,人们常说将食品放入水中祭祀屈原,多为蛟龙食用,在屈原的提示下用楠叶包饭,外面缠上彩纱,就像后来的粽子一样。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唐诗人文秀写了一首诗。 “节分端午从谁的话里,万古中听到屈原的传闻。 堪笑楚江空羽,洗不清直臣冤屈。 ”。 描写了怀念屈原的民间想法。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广泛流传,纪念伍子胥。 吴名员、楚人、父兄都为楚王所杀,但后来子徐弃暗投明,前往吴国,帮助吴伐楚讨伐。 王夫差听从谗言,赐死子胥。 将令子胥的尸体装入皮革,于5月5日投入大江。 因为传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日的。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了父亲投河。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于江中,几天没见尸体。 当时孝女曹娥只有14岁,昼夜在沿江哭泣。 17天后,5月5日也进入河里,5天后抱着父亲的尸体。 将此作为神话传达,然后传达给县知事,令度还立了碑,让弟子孙淳称赞。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的第四种说法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节。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明,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有以崇拜龙的图腾、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部落——史称百越族。 秦汉以前有百越人,端午节是他们为祭祀祖先创立的节日。 在几千年历史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入汉族,其余部分发展成南方许多少数民族。 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3你知道吗? 端午节是古代的三八节

端午节到了法定假日,我们就把它当作旅游度假日,端午节是古代女性的三八节,这是一个很雷人的概念。 你知道吗?

端午节以前也被称为“女儿节”,那是现代女性过的“妇女节”。 据记载,每年的端午节,女孩子们都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并展示了花枝。 然后戴上石榴花,看起来很美。

明朝的余有丁在其《帝京五日歌》中写道:“都民重五女儿节,酒蒲角黍玫瑰辰。 金锁戴在胸前,衬衫裙子的簪子换了新。 ”。 描绘了古代女性度过三八节的情景。 另外,古代女性的三八节有“七夕”,那位牛郎和织女鹊桥有相遇的日子。 在明代,每年农历九月初的九重阳节是女性的节日。 在明朝的《帝京景略》中,9月9日说:“父母一定要来接女性吃花饼……”。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其实,无论走向哪一代,女性都希望自己在那一天是最美的。 各代三八妇女节差别很大,但唯一相似的地方是“以女性为中心”。

从中国传来的节日在天人和谐的主导观念中氡化培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化流传,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几十万年的阴阳转化孕育成人类,人有自然的密码,人与自然界有统一性。 端午临近夏至,夏至是每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这一天最阳光,阳极伤人,需要避毒。 《礼记月令》说:“仲夏、阴阳争夺、死生分、君子斋戒”,这既是自然节奏的节点,也应该是人生节奏的节点。 其实这是在迎接夏天。 “端午节,炎热,‘五毒’醒来,不平静。 ’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湿热,百虫和细菌繁殖很快,容易发生疫病。 所以,把端午节看成全民的“卫生防疫节”,提高我们的卫生健康意识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4屈原时代山西的这片土地是什么情况?

说到屈原和山西的联系,这不是个伪命题。

首先,古代山西有一位可与屈原媲美的著名人物,和他是同一级别的著名人物,被称为介子推。 南有屈原、北有介子推,屈原和介子推是对后世有巨大影响的两位历史文化名人。 介子推在春秋时代,屈原在战国时代。 大约相距300年。 介绍子追随晋文公,砍股侍奉你,成就霸业。 辅佐楚怀王,不被信任,你死灭了国家。 两人的共性都是忠诚之主、忧国忧民。 被排斥,投身悲愤之极而死的一功不说禄,悄悄地隐退,烧山而死。 性情刚强,对名利淡泊。 祭祀屈原诞生了端午节。 在祭祀介子的推动下产生了寒食节,之后慢慢发展到清明节。 屈原是端午节,国民都知道。 介子推到清明节,全国熟悉这个典故的人啊,不多。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屈原的时代是公元前2300年前,那时正是晋国淡出历史、汉、赵、魏三家分晋的大背景。

晋国(公元前1033年-公元前403年),周代春秋时期诸侯国名,来自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 疆域位于今山西省南部。 公元前403年,晋国勋爵大夫汉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晋国。 周威烈王把三家给了诸侯,所以韩国、赵国、魏三国分晋,晋国灭亡。 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认为是春秋结束、战国开始的分水岭。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开头列举了这一点。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晋国在春秋中后期一直是最大的强国,一个独大,中原诸国中不仅没有能够挑战晋国霸主地位的国家,南方楚国也落了下风。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作为一个强国被困在秦国东征的道路上,恐怕秦国没有迅速发展空。 如果不是三晋经常互相攻击削弱自己的力量,整个晋国在战国时期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超强国,成为统一中国事业的完成者。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最有可能成为统一晋国继承人的是赵国,战国时期也一直很强,没有像秦、齐、楚那样成为统一全国时代创始人的有力人选,但也有像“胡服骑射”这样的创举,是战国后期能与秦国抗衡的最重要的军事力量。 很遗憾,赵国领土偏北,中原先进的思想没能很快传入,最终落后于政治经济。 晋国分裂的最大受益者一定是秦国,但很遗憾,中国文化传承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屈原是楚国重臣,一生在南方工作,他当然不希望汉、赵、魏三国强悍,但为了对抗秦的战术目的,要尽量和汉、赵、魏三国搞好关系。 历史上,楚怀王访问过赵魏两国,但历史书上并没有提到屈原是否和国王一起开车,但以他当时的官职而言,他经常会跟着来。 如果是那样的话,是个好故事吧。

标题:“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25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