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7字,读完约2分钟

韩国《中央日报》网站3月26日复印件,原题:大庆的“蚱蜢”

学校的操场、公寓的庭院、公园的长椅旁、幼儿园的庭院……“蚱蜢”似乎袭击了城市的每个角落。 这些俗称“蚱蜢”的东西指的是形状像蚱蜢的石油挖掘杆泵。 记者对中国最大的石油城市—; —; 黑龙江大庆的采访是从与“蝗虫们”的相遇开始的。 在夕阳的照耀下,这些大庆天空映出的蚂蚱(蚂蚱)的轮廓看起来非常浪漫。

“韩国中央时报:从黑龙江大庆看中国能源变迁”

记者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展品中的“工业独立”口号象征着摆脱苏联,获得经济独立。 中国油田繁荣迅速发展的1959年是中苏矛盾高涨的时期。 第二年,苏联决定撤出派往中国的技术人员,对中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大庆油田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提出“工业独立”的口号,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脱索”城市。

“韩国中央时报:从黑龙江大庆看中国能源变迁”

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 多亏了俄罗斯的石油,现在的大庆市成了中俄经济合作的象征。 现在的大庆每年从俄罗斯获得约1500万吨石油供应,是大庆产量的40%。 根据2009年两国协定,这一供应将持续20年。 大庆从以前的“脱苏”城市变身为俄罗斯石油进口入口,迫于经济状况的现实。 因为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后,中国目前国内石油费的62.5%依赖进口。

“韩国中央时报:从黑龙江大庆看中国能源变迁”

这些石油本来不是供应给大庆的。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日本就俄罗斯石油进口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结果日本获胜。 日本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向俄罗斯东部的纳霍德卡而不是大庆引进了东西伯利亚输油管道。 但是,这场竞争并没有就此结束,中国在聚集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终于在2009年成功“迎击”。 当时,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250亿美元的贷款。

“韩国中央时报:从黑龙江大庆看中国能源变迁”

俄罗斯打算全面向亚洲地区出口石油天然气,而中日韩三国则试图保证稳定廉价的能源供应。 大庆的俄罗斯石油象征着这些国家之间纷繁复杂的“能源战争”。 这也是不能单纯把大庆成功的蝗虫看成是浪漫风景的理由。 (作者韩友德)

标题:“韩国中央时报:从黑龙江大庆看中国能源变迁”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2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