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1字,读完约4分钟

新闻时报(记者徐岚)关于月末出现的理财产品发行高潮的报道。 中国银行领域协会副会长杨再平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涉嫌非法操作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对银行存在较大风险,从去年年底开始明显禁止理财产品围绕高利率存款的行为。 但是,市场对杨再平的这一表态意见不一,今年年初存款转移向商业银行“求资”,迫使银行理财产品“变身”为同业存款的行为依然被禁止,近期一些银行发行的高信息理财产品“刷边球”的高信息。 有市场的人直言,银行理财产品的变相储蓄并不是监管层喊两声就能禁止的,根本的处理方法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逼迫银行产品创新。

“高息揽储已被明令禁止 仍有部分银行打擦边球”

高利率存款显然是被禁止的

年银根紧缩政策下,各商业银行资金十分紧张,存款贷款考核和吸收存款的压力急剧增加。

、贴现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储蓄月考等现象发生。 其中理财产品最为引人注目。 去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超过2万种,比去年几乎翻了一倍,其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4.5%,高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7%,持续发行高收益环保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多家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和收益“破产”的现象 特别是在银行的每个结算点,涉嫌高收益性存款的理财产品都会出现发行的高峰期。 以去年年末为例,为了完成年末存款比率评估任务,银行绕过理财产品或证券资金第三方存储管理完成了存款任务,银行理财产品均为“过年”的利息计算,年利率在5%以上,最高上升到9%。

“高息揽储已被明令禁止 仍有部分银行打擦边球”

对此,中国银行领域协会副会长杨再平昨日表示,涉嫌违规操作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对银行存在较大风险,去年下半年,借壳理财产品的高息存款业务被监管层明显禁止。

短期产品还在发行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市场可能有一些不同的答案。 日前,天津银行对比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在职和退休共4万多名专家年化利润8.1%的专属理财产品,资料中介绍,该产品为航天第一研究院员工定向上市。 认购限额最低为1万元;理财期为1年;盈利水平为8.1%。 但是,这个产品在上市两天后就停止了。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天津银行的理财业务之所以被叫停,是因为储户在周边的工、农、中、建等四大行大量取款,汇到天津银行,共同向银监会举报。

“高息揽储已被明令禁止 仍有部分银行打擦边球”

事实上,据银行利率网统计,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热度和收益率并未下降。 今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000多家,产品规模超过2万亿元。 收益率在6%以上的产品预计将占10%左右。 目前销售的一些理财产品还有一些银行的产品期限在一个月以内。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发行的产品,如某商业银行周一发行的28天理财计划,产品期限也只有7天。 另外,广州地区目前有3种产品在销售,期限只有3天。

“高息揽储已被明令禁止 仍有部分银行打擦边球”

活路市场化为利率

在监管层明令禁止的情况下,银行的“暗箱操作”中,利润在国内各行业拔得头筹的银行为什么要这么做? 说白了就是资金紧张。

除理财产品的“时间差”外,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变身”为同业存款,也是业内普遍的做法。 大多数理财产品的资金都是比较安全的货币市场和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因此资金价格实际上是诉求和供给博弈的结果。 为了满足监管考核指标的要求,有资金诉求的各大银行不惜以高收益率为吸引力饵料,确保票据资产顺利销售的规模。 另外,由于资金紧张,银行用于购买票据资产的资金不是本职资金,大部分是向顾客募集的理财资金。 因此,只要收益能够覆盖价格,将这种安全投资目的地的理财产品用于客户的维持和快速发展,仍然是许多银行不倦的事件。

“高息揽储已被明令禁止 仍有部分银行打擦边球”

市场人士认为,监管层并不是喊两声就能禁止银行理财产品变相存钱的,根本处理办法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逼迫银行产品创新。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微博)宣布,利率市场化正在发展。 因为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表现出了吸收存款的能力。 监管层可以考虑逐步放开存款利率限制,首先允许上浮50%,然后100%上浮,最后完全放开。

标题:“高息揽储已被明令禁止 仍有部分银行打擦边球”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njj/2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