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2字,读完约2分钟

“永不倒下”的长城需要常态的关注和保护,我们不会在罗老这样的长城卫士离开的时候想起长城。 我不能在某长城被破坏的时候想起长城。

最近的两条信息,让“长城”这一文化符号再次进入公众现实视野:著名古建筑专家“长城保护第一人”罗哲文在北京去世,陕西榆林的明长城被违章建筑破坏。

罗老的长城保护之功让世界铭记,榆林长城被破坏让我们担忧。 两个信息含有同样的思考。 在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下,长城这样历经千年风雨的古老建筑如何生存,而不是“消失的风景”,在新文明的土壤中展现出生命力呢?

罗老等文物专家、有识之士奔走呼号,尽管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长城保护条例》,长城保护有法制基础,有时听到的破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长城保护的关注,但 长城破坏和消失的速度超乎我们想象。 从中国长城学会2006年前后的调查数据来看,有明长城好墙体的部分不到20%,明显能看到遗迹的部分不到30%。 在河北,仅看长城墙体的保护情况,就有80%以上为“坏”、“坏”、“消失”。

“长城保护不只需要信息关注”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镇北台吴家梁村附近,有新的搅拌厂,没有城市建设批准手续,二未相关文保部门进行文物调查申请。 这样的违章建筑垂手破坏了明长城。 同样的破坏情景在各地的道路工程、工厂建设、上项目的轰鸣中已经上演了好几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水平的改善,“长城不见了,但长城砖家却在”的采访破坏变少了,但建筑规划、工程项目、旅游开发、盲目修复等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变成了长城无法承受的“快速发展之重” 其背后暴露出地方经济恩惠的膨胀、文保部门的弱势和失职、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 长城的命运是在现代化的情况下如何生存迅速发展的缩影。

“长城保护不只需要信息关注”

“罗老走了,精神永恒万里长城不会倒下”在昨天的追悼会现场,山西忻州长城学会推出了这样的品牌。 “永不倒下”的长城需要常态的关注和保护,我们不会在罗老这样的长城卫士离开的时候想起长城。 我不能在某长城被破坏的时候想起长城。 让长城继续屹立,是法制的完整性和执行,是各地各部门的协同治理,也是广大公民的主动行动,从风景独特的八达岭、山海关等地冲出视线,放眼大量自毁、处境危险的长城。

标题:“长城保护不只需要信息关注”

地址:http://www.ygfootball.com/yaowen/1909.html